世界新资讯:90后儿童文学作家慈琪成为中国寓言文学“金骆驼奖”获得者
齐肩发、透明框眼镜,站在领奖台上,慈琪显得格外年轻朝气。平时生活里,她和同龄人一样爱“冲浪”、看网文,对新事物好奇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992年出生的慈琪,现在是一名专职儿童文学作家。她在温州学习长大,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。日前,中国寓言文学大会在温州举办,颁出我国寓言文学最高奖项“金骆驼奖”,在今年获奖的一众作家中,慈琪是最年轻的获奖者。用她的话形容,“寓言带来奇妙的缘分”。
业界有一句赞誉:中国寓言看浙江,浙江寓言看温州。从20世纪50年代起,温州出现很多知名寓言作家,金江、彭文席、叶永烈等作家的寓言作品大受欢迎。受儿童文学影响的慈琪,13岁就开始童话创作,18岁时作品被选入现在统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。她笔下的寓言颇具“童言童语”,在她看来,寓言这一古老文体,每代人都有不同解读。
在自由创作环境中长大
谈到与温州寓言的联结,慈琪表示“欣喜”,“长大后才慢慢知道,童年读的《小马过河》《乌鸦兄弟》等寓言故事的作者都是熟悉的温州人。”
虽然出生在安徽,但慈琪小学六年级就和父母来到温州,对她而言,温州是自己的第二故乡,也是在这里,她受到童话启蒙,开始童话创作。
是否受到温州寓言创作氛围影响,不得而知,但慈琪说,“在温州感受到了读书的自由”。由于热爱阅读,慈琪的童年经常“泡”在温州书城、温州少儿图书馆,甚至有时候忍不住上课开小差,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写成童诗、童话。
还记得那是14岁时。慈琪说,初出茅庐的她在网络结识了同样热衷儿童文学创作的网友,认识了几位报刊编辑,开始投稿发表作品,“爸妈都很尊重我的兴趣,支持我的决定,还经常带我去听儿童文学类的讲座。”
也许是因为投入太多精力在读书创作上,慈琪在学校里慢慢开始跟不上学习进度。“爸妈就大胆决定让我休学在家做题,效果意外地好,每天学习时间保证8小时以上,多出来的时间继续自由阅读。”慈琪说。
即使在高考前几个月,慈琪也每天留出半个小时写一首诗,高考后把诗集出版了,“这对我有很大的纪念意义。”
自由的创作环境,也让慈琪一路“开挂”。边阅读边创作的她,14岁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,高中以中篇童话拿下第二届浙江少年文学之星,破格成为浙江省作协成员。
17岁考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后,慈琪进入创作的“井喷期”,“从大学开始,我的一切课程,实际上都为写作而学,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、历史,大部分课余时间也都在写作。”慈琪说。而后,她几乎一年获得一个大奖,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、陈伯吹儿童文学奖、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,童话、诗歌、散文、寓言等各类儿童文学作品,慈琪均有涉及。
用“童言童语”创作寓言
此次获得第七届“金骆驼奖”,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这样评价慈琪:“看到了寓言发展的新生代力量。”翻看慈琪的儿童文学作品,不乏寓意性、哲理性的文章。
“也许和我小时候大量阅读民间故事作品有关。”慈琪说,自己倾向于在现实基础上创作儿童文学作品,保留“童言童语”的趣味,同时贴近生活,让读者更有共鸣。
星星打结、兔子送信……这些故事被收录在慈琪的《我讲的故事都不是真的》童话集里。这本童话集是慈琪此次获奖作品,其中的一篇文章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,是不少小学三年级孩子们熟悉的一篇课文,文章仅600多字,生动讲述了在互相帮助中探寻生命价值的寓意。
怎么创作寓言?慈琪说,自己不讲究“刻意”,而是抱着“先写了再说”的态度。“当我们选择阅读的文学作品时,也许不会专门提及寓言,但总会读到具有寓言性的故事。”
谈到印象深刻的一篇寓言创作经历,慈琪说,她发现“锡遇冷会变成粉末”这一有趣现象后,马上写下了“锡王子”这个人物。在一个王国里,国王、王后等所有人都是金银做的,只有“锡王子”是锡做的,惹来异样目光。但在王国发生灾难时,“锡王子”挺身而出为大家赢得了生存机会,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特别之处。
这样的“随性”创作还有很多,慈琪喜欢边看边写,大量阅读寻找灵感,也喜欢在生活中选取有趣的点子,写成笔下栩栩如生的故事。
童话故事常见兔子、狐狸等动物形象。慈琪说,“在创作儿童文学以及寓言性作品时,也容易陷入刻板角色和故事的套路里,缺乏新意,这也会影响寓意效果。”她试图从更多角度阐述童话故事,“如果有可能,我想写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,特别是海洋动物,用诙谐的故事,让小读者们感受世界的丰富性。”
慈琪发现,“寓言性较强的童话,不仅适合儿童阅读,也受到大人喜爱”。她不少带有寓言特点的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面向大众的期刊杂志,“这也说明寓言的传播度广,具有可读性。”
希望作品更具时代意义
如今,慈琪已经出版了10多本童书。“年少成名”的经历越发让她觉得,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非常重要。
当然,她也不是大家想象的“一路坦途”。慈琪说,自己曾遇上“岔道”,尝试创作过儿童文学以外的作品,最后发现勉强写不了解、不感兴趣的事物,往往结果不如人意。
“我喜欢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,总的来说,儿童文学是最安全的、最能理直气壮发挥想象力‘胡说八道’的领域。”慈琪说。
慈琪还清晰记得一次新书分享会的经历。她和小读者们面对面交流,看到课本里的作家如此年轻,孩子们听得入迷,越挨越近,和她紧紧挤成一团。“孩子们永远保持好奇,他们需要对这个时代有更直接、更真实的了解,这也促使我们儿童文学创作者要持续学习,始终保持对当下的好奇。”
“金骆驼”奖获得者大多是60后、70后作家。“虽然慈琪年轻,但儿童文学创作时间不短。也因为年轻,她跟小读者间‘距离’更近,文学反映更贴切。”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英姿说,他们期待看到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新变化。
现在,慈琪开始参与寓言相关文学发展研讨、包括寓言在内的文学展陈等工作。对新时代的寓言乃至儿童文学发展,她有着自己的见解,“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故事,我们要为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打开思路、创造机会。”目前她的作品开始被改编成有声读物、动画等儿童喜爱的形式。
“相信在业界共同努力下,会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意性和时代性的寓言作品。”慈琪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