灼见|“胡焕庸线”的格局变化,说明了什么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黄益平
2021年,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—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到2049年,还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—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含义很丰富,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今天更鲜明地提出高质量发展,并不意味着过去不追求高质量发展,只是从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始,中国对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依赖更重,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。
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与高质量发展
(资料图片)
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高度相关。不难看到中国经济环境的如下变化:
一是成本提高。刚改革开放时,我国拥有低成本优势;现在我国即将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,经济发展的同时,成本也在提高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想要保持持续增长只能靠创新。
二是人口老龄化。这是必须面对的新环境,这一点跟过去有很大不同,过去有很丰厚的人口红利。
三是全球化的环境生变。过去半个世纪以来,美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倡导者、引领者,甚至是重要支持者。一直以来,美国的经济体系都比较开放,但它现在认为过去一些做法有问题。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就曾主张“美国公司回流美国”,这一提法有违开放的经济秩序。美国通过了《芯片法案》,采取了一些与过去不一致的产业政策,这一切都说明美国的立场已经切实转变。
当然,也不能据此就认定世界经济秩序已经定格,但美国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引领者,其政策调整意味着我国将来的环境不同。比如所谓的“小院高墙”,意指美国并不排斥将来继续跟中国保持经济关系,但出于“对国家安全的考虑”,在一些特定领域不再跟中国打交道。美国想通过全球化转向等政策来增强自身实力,能否如愿以偿,值得高度怀疑。美国的做法会对很多国家有影响,但也不能由此认定全球化已结束。越是这个时候,世界各国越应该花大力气支持多边主义,坚持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。
数字经济如何助力经济持续增长
现在,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很多挑战,成本、人口和全球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不能再走老路。大家都知道我国正在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,即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,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互相促进。在此背景下,数字经济能发挥怎样的作用?
第一,数字经济有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。
我们做过一项研究,主要看近些年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。研究发现在2013年以前,消费者价格指数起伏很大;2013年以后突然变得平稳。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商、移动支付和物流运输的日渐发达。
以常温牛奶为例,线上渠道销售的主要是整箱的常温奶,不分拆卖。线下销售的常温奶则可以拆卖。全国范围内看,整箱销售的常温奶价格出乎意料的一致,但线下拆卖的常温奶,价格差异非常大。其中的道理不难想象,线上销售的产品释放出固定的价格信号,消费者只会购买符合这个价格信号,或是与该信号价格差异不大的产品;如果差得太多,消费者就不会买。这实际上是通过数字技术把全国的市场整合到了一起。物流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网上下单的东西,中国的大部分地方三天内就能收到。只有这样,整个市场才能结合到一起,全国统一大市场才成为可能。
第二,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。
我们曾做过一项研究,发现农村的农民只要用上移动支付,其收入和就业状况很快就发生改变。数字技术把全国各地的人都连接起来,哪怕是身处小山沟的种植户,也可以足不出户掌握全国的需求动态。
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专门做了一个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,把全国三千多个县、几百个地级市、三十几个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描绘出来。2011年时,沿海地区的数字普惠水平最高,但到2021年时,全国其他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。这十年间,数字普惠金融增速最快的是中西部地区。这些地区原先没有金融服务,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频率和数量也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。然而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从无到有,其意义不可估量。我认为它代表了未来中国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希望。
大家都听说过“胡焕庸线”。过去,95%以上的经济都在线的东边,现在情况有所好转,但总体格局依旧没有从根本上变。然而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,这条线的格局已经起变化,说明西部经济完全有发展起来的可能。
第三,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。
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,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,主要原因是原创技术不够多。去年10月,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两位学者曾发表一篇报告,专门分析评估中国在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。研究结果表明,我国前沿技术的知识产权专利数量在过去十年飞速增长,在大部分领域已经超过日本和欧洲,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。这说明我国的前沿技术创新一直在快速追赶。很多学者认为,中国的专利数量多,但质量不高。我认为这完全有可能,毕竟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3000美元左右。这两位学者还研究了最优专利引用率。中国现在10%的专利引用率与日本、韩国处在同一个水平,距离美国还有较大差距。但是,中国技术的赶超态势已经非常明显。
数字经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
如何保持一个开放的经济?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要和我国脱钩的时候,这就更加考验智慧。
数字经济对全球都是新技术、新业态,对中国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会。中国再一次站到了产业创新的第一线,非常值得我们自豪。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持续保持这种态势,一步步逼近最前沿,而不是逐渐偏离前沿。
数据是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元素,其应用有助于提升效率,具备很多优势。然而数据也需要风控,如果没有一套好的规则,无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有关数据,数字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。在中国,需要找到一种平衡,既要适当地保护必要的、基本的权利,也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企业创新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。
面向未来,在数字经济方面,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要继续跟着前沿往前跑,即使是面对很大的挑战也要坚持。一定要让企业和市场真正地发挥作用,同时推动监管和市场一起合作,共同找到最佳平衡点。
(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