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地支的正确理解以及其藏干逻辑
12地支的正确理解以及其藏干逻辑

我眼中的易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3-07-04
作为四柱八字的基础,理解12地支的内在逻辑,无疑可以让我们的基础更加的夯实,也是我们架构自己命理三观所必须要理解的事物。

理解12地支,最主要的其实就是构建一个动态模型,像表盘一样,中心就是太阳的位置,而四周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。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说是12地支,我们不妨将其理解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。而12地支的变化本质上就是气候的变化,是五行之气的变化。也可以理解成空间的延续和时间的流逝,其中核心就是顺延性。用数学方式理解,就是从1到3,中间必然有2。
搞明白这个底层逻辑,其实12地支就很好理解了。按照阴阳来说,就是阴和阳的对立,即气温呈上升趋势的春夏两季与气温呈下降趋势的秋冬两季。而整体的趋势既然是流通而不是对立,因此少阳和少阴就自然形成了。少阳承接阴气而导向阳气,少阴承接阳气而导向阴气,最后就形成了少阳、太阳、少阴、太阴的结构闭环。
也就是以易经的阴阳逻辑来说,春夏为阳,秋冬为阴。再划分四象,就成了春为少阳,夏为太阳,秋为少阴,冬为太阴。而后再根据季节的特性,就有了春为木,夏为火,秋为金,冬为水的逻辑。所以,于地支而言,木生火,火生金,金生水,水复生木即是气候的表达,亦是道本身。

再然后就是每个季节的细分,四季、12月、24节气。每个季度分为三个月,如果用迷信的说法就是符合天地人三才,科学的说法,在理论上,我们只能够将其分为三个过程。一取其变、二取其纯、三取其极。像1、4、7、10月,也就是寅、巳、申、亥本质上就是通道,其作用就是承接上个季节的气,也就是寅是承接水气而导向木气,巳是承接木气而导向火气,巳是承接火气而导向金气,亥是承接金气而导向水气。反过来说,就是寅有水、木双重性质,巳有木、火双重性质,申有火、金双重性质,亥有金、水双重性质。以寅月为例,其气候依然还算寒冷,但其中蕴含的木气则代表了万物生发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是天气逐渐变暖,而万物生长变的更快。
卯、午、酉、子为四纯,从天象来说,午为阳之极,子为阴之极。因为夏至在午,冬至在子,夏至白天最长而晚上最短,冬至白天最短而晚上最长。所以午为阳极,子为阴极,而这里我们需要将这个极理解成纯粹,也就是午月是阳最为纯粹的时间段,子月是阴气最为纯粹的时间段。所以卯为纯木、午为纯火、酉为纯金、子为纯水。
辰、未、戌、丑为四极,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墓库。子午为天象,那么未丑就为人象,未为大暑、小暑,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时候。丑为小寒、大寒,是一年气温最低的时候。所以,我们将其理解成极气,辰为极木,未为极火,戌为极金、丑为极水。
本质上来说,12地支就是阴阳,就是四象。转化为五行,其实只有木、火、金、水四种,再统一就是木火为阳,金水为阴。
以时间来理解12地支,其就是五行之气的转化,对应的就是气候的变化。以空间理解12地支,其就是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。而不管如何去理解,12地支都是一个闭环,而每一个地支都是承上启下的。
最后,12个月份对应的节气分别是:寅为立春,雨水;卯为惊蛰,春分;辰为清明,谷雨;巳为立夏,小满;午为芒种,夏至;未为大暑,小暑;申为立秋,处暑;酉为白露,秋分;戌为寒露,霜降;亥为立冬,小雪;子为大雪,冬至;丑为小寒,大寒。
而12地支的藏干分别是:寅为壬甲;卯为乙;辰为戊乙癸;巳为甲丙;午为丁;未为己丁乙;申为丙庚;酉为辛;戌为戊辛丁;亥为庚壬;子为癸;丑为己癸辛。
用动态的视角来看,这套逻辑应该很简单就能读懂才是。